北方的餃子 南方的湯圓
古人認為,冬至是陰陽轉(zhuǎn)化的重要節(jié)氣,代表著下一個循環(huán)的開始,是大吉之日,“數(shù)九”亦從此開始了。餃子、湯圓等食物則是此時的“節(jié)令飯”,新年的腳步,近了。
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,南方則多半是吃湯圓,當然也有例外,如在山東滕州等地,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,寓意驅(qū)除寒冷。
“湯圓”是冬至必備的食品,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,“圓”意味著“團圓”“圓滿”,冬至吃湯圓又叫“冬至團”。
民間有“吃了湯圓大一歲”之說。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,也可用于互贈親朋。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。
古人有詩云:“家家搗米做湯圓,知是明朝冬至天?!薄皥A”意味著“團圓”“圓滿”。冬至吃湯圓,象征家庭和諧、吉祥。
都說冬至是一年中最適合喝點兒小酒的時節(jié),不僅因為過節(jié)的必要儀式感,還由于老祖宗傳下來的酒俗、節(jié)慶文化,以及時令節(jié)氣保養(yǎng)身體的秘訣。那么,為什么冬至要喝點小酒呢?
暖身酒
陰陽五行學說認為,冬至是陰陽轉(zhuǎn)化的關鍵節(jié)氣。古書記載:“冬至,互相拜賀,擁爐會飲,謂之‘扶陽’”。冬至時,陽氣既小又弱,需要扶助以使其健旺,人力當然無法加快太陽的回歸,而素有“百藥之長”之稱的白酒,本身具有辛散溫通的功效,所以大家擁爐溫酒,以扶陽氣,以利健康。民間俗語“餃子就酒,越喝越有”,喝的便是冬至暖身酒。
團圓酒
冬至過節(jié),源于漢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古籍記載:“十一月冬至,京師最重此節(jié),雖至貧者,一年之間,積累假借,至此日更易新衣,備辦飲食,享祀先祖”。簡而言之,在我國歷史上,這一天是皇帝祭天、百官朝賀、百姓團圓、祈求豐年的大日子,所以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說法。時至今日,我國很多地方也仍然保留著冬至回家過團圓節(jié)、喝團圓酒的傳統(tǒng)。
進補酒
“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;今年冬令補,明年可打虎?!别B(yǎng)生學認為,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,人體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(yǎng),所以冬至前后是進補的時機,比如適當飲用藥酒,不僅消寒,還能強健身體。當然,藥酒絕不可亂用,既要因人而異,也要因地制宜。比如東方濕熱,長期居住在江、浙、滬、閩等東部地區(qū)的朋友應以健脾養(yǎng)胃為上,在泡酒時選擇40度左右的白酒較好,藥性應綿柔平和些;北方寒冷,易致陽氣不足,所泡藥酒則應以補益、安神、祛風濕為主。
冬至有“餃子就酒,越吃越有”的說法,當然,入冬,小飲白酒是不分南北的,既有益養(yǎng)生,也可驅(qū)寒,冬至喝酒,也是有說法的,入九以后,有些文人、士大夫者流,搞所謂消寒活動,擇一“九”日,相約九人飲酒(“酒”與“九”諧音),席上用九碟九碗,成桌者用“花九件”席,以取九九消寒之意。
冬至節(jié),和三五好友在寒冷的天氣飲一杯好酒,豈不美哉!